砂岩浮雕新闻 News

当前位置:砂岩浮雕首页 > 砂岩浮雕新闻中心 > 砂岩浮雕砂岩浮雕新闻> 中国原始社会砂岩雕塑(上)

中国原始社会砂岩雕塑(上)

早在磁山文化遗址和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已具人面雏形的砂岩雕塑,古朴诙谐,有着一种出自自然的烂漫。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砂岩雕塑《陶兽形壶》鲜明地概括了先人陶塑中的粗枥和稚拙。它首先是一件器皿,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水器,当初塑造它时,第一需求肯定是要有大的容量,因此它有硕大浑圆的腹部;为了立得稳,又要有几个敦实的足;更要有一个适中的注口和一个通畅的流,再加上鎏才完整。最主要的是古人那天真充满稚气的构思,使它成为一件几近完美的艺术品。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古人已经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前提下,尝试用美的造型去装点生活。同时也可看出,他们在运用泥土很长时间后,对泥土的性质、烘烤的温度,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尤其是他们掌握的艺术与器物相结合的器形化的雕塑手法,赋予了实用器物以新的生命。


红山文化的发现将中国文明史向前推了上千年,这是一个由神庙、大型祭坛和积石冢群组成的宗教祭祀遗址。它证明中华文明那时已跨过蛮荒时代,进入了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和有意识的宗教艺术活动的文明时期。红山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砂岩雕塑牛河梁女神像,神像出土于庙址主址西侧,它残留下来的头部高22.5厘米,颜面宽16.5厘米,通耳宽23.5厘米,相当于真人大小。还有一些更大的神像,几乎三倍于真人,可惜只剩一些肩、臂的残片。神像后脑与左耳已残,下唇也有些内收,但五官位置与比例相当准确,特别是眼睛,用两枚经过拋光的晶莹润泽的淡青色玉片做镶嵌,使雕像于鲜活中又添了些许神秘感。女神的形象与我们心目中美丽等特质相去甚远,而是显得有些狞厉,这也是人类审美观前后五千年的差异使然。神像的塑造方法是在包扎了草的木柱上,分内外两层用不同泥质塑成后磨光着色的。可以说,如此准确的造型和高水平的塑造技术,出现于五千年前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是极其令人惊叹的。

更新时间:2010/11/5 9:01:14
砂岩浮雕首发,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你认为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自本文的地址:http://www.yinyids.cn/news_detail.asp?classid=1&id=221。

上一篇: 砂岩雕塑的考证功用
下一篇: 中国原始社会砂岩雕塑(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