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浮雕新闻 News

当前位置:砂岩浮雕首页 > 砂岩浮雕新闻中心 > 砂岩浮雕砂岩浮雕新闻> 战国雕塑(下)

战国雕塑(下)

两种文化,没有谁是谁非,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民族艺术的脊梁,并刻印于每一个写汉字、尊黄帝的华夏儿女心中,生生不息,永世不灭。
《错金银双翼铜神兽》出土于中山王墓,通高40厘米,昂首挺胸,一股威武之气贯穿其中。其外形糅合了许多种动物的特征,如龙般高贵,如虎般矫捷,还如凤般身生双翼。它高昂的头颅向身后扭转,四肢于坚实中蕴含着力量,似乎随时准备一跃而起,直冲云霄。神兽的铸造工艺也十分精湛,体表更是使用了错金银工艺。错金工艺是从战国时期兴盛起来的金属新工艺,做法一般是在金属胎表面錾刻的凹槽中嵌进金、银片和丝,然后再用错石将凸起的部位错平,这样使得属于同一平面的铜和金银交相辉映,灿灿发光,呈现出一种于变幻莫测中显得迷离而不可捉摸的美。这只神兽像是在雷呜般的吼声中前行,像是在驻足张望,更像是在这凝固的一瞬间欲振翅飞翔,直上九重天。它的身上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力量、速度、韧性的向往,这就是这件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战国时期人物铜像的成就也超越了前代,有趣的是,许多明显异于中原人面容的人物形象出现,显示出当时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已十分频繁。一件出土于洛阳金村的女杂技俑就带有明显的蒙古人的形象特征,并留着独特的发式。她正全神贯注地举着两根直棍,棍的顶端是两只小鸟,整个形体刻画到位,十分精致,那种小心翼翼的心态溢于言表,生动而富于艺术感染力。另一个人物座三连灯更为有趣,人物衣着有中原特点,为银质深衣,上面装饰有精致的云纹,并有玄朱色漆绘于表面,而人物的面部有古代北蕃狄人的特点。整个灯体的造型和构图则更为巧妙,以其中的人物立像为中轴,三个灯盘呈高、中、低三层布置。男俑手持的灯杆上有一只蟠螭绕杆而上追逐一只猿猴,而猿猴一边慌忙上爬还不住下望,情节安排紧张中别有一番情趣。另一个灯杆由两只蟠螭组成,一只自下而上,另一只反之。整个灯盘的构成独特而新奇,静中又有激烈的动态,整个雕像有着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时代风格。

更新时间:2010/11/13 9:34:55
砂岩浮雕首发,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你认为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自本文的地址:http://www.yinyids.cn/news_detail.asp?classid=1&id=226。

上一篇: 战国雕塑(上)
下一篇: 秦汉雕塑--兵马俑与十二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