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浮雕新闻 News

当前位置:砂岩浮雕首页 > 砂岩浮雕新闻中心 > 砂岩浮雕砂岩浮雕新闻> 汉代雕塑(上)

汉代雕塑(上)

汉代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与匈奴经年累月的酣战锤炼出多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和全民族的尚武精神,漠北之战的英雄——霍去病以他的战功千百年来为人敬仰,他的墓像陡峭奇峻的祁连山,那是他战斗过的地方。遍布其中那些或冷峻或朴拙的雕像,忠实地守卫着他,就像他曾经守卫着我们的故乡一样。斯人已逝,只留下军功、疆土和他的纪念碑。和大汉当时的勇武精神一样,他墓上的石雕群,没有一丝一毫的粉饰和做作,就用粗枥的岩石,随形就势,略略雕凿,却有一股英气逼人,一种霸气张扬。这其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一匹从容自若而又威严不可侵犯的战马,把一个仰面朝天嘶吼挣扎的匈奴首领踩在脚下,匈奴手持弓箭,凶相毕露,扭动身体却无论如何挣脱不了战马的重踏。只一人一马,一动一静,一上一下,寥寥几笔,就把大汉王朝势不可挡的强盛和辉煌的胜绩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朴素、那种威势都通过高度象征的手法显现出来,用不着洋洋千字的颂文,用不着横眉怒目,少年英雄的赫赫战功就已不言自明。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把深远的想象空间留给千百年来的观者,令人们遐想,令人们崇敬。
小山上的《跃马》,伴随着长啸,大地为之颤动,一匹雄健的烈马,即将腾空而起。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瞬,它迸发出雷霆万钧之力。跃马高145厘米,长240厘米,用一整块巨石雕凿而成。《卧牛》蜷伏在地上,静静的,却绝不是温驯的,在这里所有无助于表现主题的部位都被减弱和隐化,剩下的都是力量和敦厚。在这只牛的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一种汉人其时面对荒漠和强敌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双目圆睁则体现出一种警醒。
如果说《跃马》表现出来一个"快"字,《卧牛》表现出来一个"力"字,那这只《伏虎》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勇"字,它一样蜷伏于地,但浑圆的身躯、发达的肌肉却把一种无畏展现得恰到好处。虽然几千年的风雨侵袭已经让它身上很多部位变得模糊不清,道道刮痕,片片创伤,但那种直视前方、岿然不动的勇武却丝毫无损。它也许和我们一样对将军充满了深深的崇敬,所以这样忠实地守卫在他身边,一守就是几千年。
在《跃马》、《卧牛》、《伏虎》身后,茂密的林木间还有警觉的《卧马》、憨厚的《卧象》、机灵的《野猪》……这些依石取形的雕刻散布于小山上,夕阳西下的苍茫暮色中,显出一种静穆与野逸,石雕动物一个个目视前方,永不疲倦,多像一群生前随霍去病将军征战的战士啊!怯懦的风沙只敢远远地、慢慢地侵蚀着它们,但永远也抹不去他们的英武之气,更抹不掉在我们心中那无畏无悔的形象。

更新时间:2010/11/15 8:37:46
砂岩浮雕首发,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你认为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自本文的地址:http://www.yinyids.cn/news_detail.asp?classid=1&id=228。

上一篇: 秦汉雕塑--兵马俑与十二金人
下一篇: 汉代雕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