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浮雕动态 News
玉质雕塑
上海砂岩继续向您普及雕塑知识。与砂岩不同的是,玉是一种稀有珍贵的天然材料,硬度大难以加工,但长久以来中国人就能毫不费力地将玉加工成想要的砂岩雕塑形状。早从殷墟5号墓即妇好墓中就出土了一对玉雕象,小象体态圆润丰满,鼻子卷曲,嘴微微张开,而象牙还未长出,显得稚气十足,愍态可掬。作者对小象胖胖的体形和身体比例作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加大了头而缩短了腿,强化了所有小动物的共性,显得非常可爱。在商代,玉器以其精致和小巧博得上流社会的宠爱,以致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在安阳殷墟5号墓中出土的墨绿色玉龙,无论是龙头、龙角、龙身还是龙身上的花纹都已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上海砂岩了解到,从商以后,龙开始成为各种材质雕塑的主要题材之一,这其中,玉雕所占的比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总之,当时的玉雕工匠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在玉材尺寸很小、色泽质地不一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为玉质雕塑成为中国传统雕塑中重要的一部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玉质加工工艺十分发达的背景下,雕工大胆创新,包括钻孔、精琢的工艺都大幅度提高。而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身佩戴的玉器被赋予了护身、纪念、身份标识等功能。而文学、理学与玉文化之间的互动也十分密切,比如,我们常用的词"切磋"、"琢磨"就来源于《诗经》中对雕刻工艺的描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分别是指对骨、牙、玉、石的加工。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观念既源于玉器业的昌盛,反过来又促进了玉器业的繁荣。从此,玉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更新时间:2010/10/24 11:22:51
砂岩浮雕首发,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你认为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自本文的地址:http://www.yinyids.cn/news_detail.asp?classid=5&id=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