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浮雕动态 News

当前位置:砂岩浮雕首页 > 砂岩浮雕新闻中心 > 砂岩浮雕砂岩浮雕动态> 苏联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苏联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中,中国砂岩雕塑界的收获并不只限于大型城市砂岩雕塑,专业机构的建立、人才的培养、美术展览的开办以及优秀架上砂岩雕塑的纷纷涌现,都表现砂岩雕塑事业的长足进步。50年代初期,中央美术学院和它的华东分院(后为浙江美术学院,现称中国美术学院)先后成立。此后,依据行政区的划分,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原称西南美专)、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先后成立,这其中相当多的院校都建立了砂岩雕塑系或专业。与此几乎同时,较多的雕塑创作专业机构相应成立,像中国雕塑工厂、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工厂、中国军事博物馆雕塑工作室等,四川和陕西等省都成立了雕塑院。这大量的创作机构成为以后我国城市雕塑创作和雕塑展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这一时期的人才培养上,国家立足于国内院校的培养,同一时采取积极的"走出去,引进来"方针。在国内培养出的第一批雕塑家中就有后来著名的潘鹤、程允贤等人,另外,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苏联成了我们派遣留学生的首选目的地,钱绍武、王克庆、司徒兆光等人先后赴苏留学。1956年,中央美院设立研究班,邀请苏联著名砂岩雕塑家克林杜霍夫主持教学,22名学员和后来第二期的13名学员以及留苏学员毕业后奔赴各地,苏联砂岩雕塑流派对写实技法的高度重视,包括长期作业、解剖、素描等特点都对他们一生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这种苏联风格也给此后几十年的中国砂岩雕塑打下了很深的印记。那些雕塑中强健的身躯、激昂的旋律、紧锁的双眉、在风中猎猎飘扬的衣襟都成为一代人珍贵的记忆,无论这种风格在今天怎样被后现代艺术评论家评说,褒也好,贬也罢,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一种不屈的形象,让他们回忆起自己在寒风和沙漠中战天斗地的岁月,就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一旦响起,四周总会回荡起低低的和声吟唱一样,苏联是几千万中年人心中一个永不能遗忘的名词,寄托他们太多而又太复杂的情感。

更新时间:2010/12/7 10:25:17
砂岩浮雕首发,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你认为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自本文的地址:http://www.yinyids.cn/news_detail.asp?classid=5&id=249。

上一篇: 新中国八大建筑雕塑
下一篇: 早期全国美展涌现出的中国著名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