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浮雕动态 News
中世纪雕塑(上)
中世纪雕塑在反映真实思想,塑造现实物象、并用之于人本方面,背对古希腊罗马传统而退向蛮荒的崇拜时期。
大约于公元400年,古罗马帝国渐次衰亡,由此开始至13世纪,欧洲进入了历史上通常称谓的"中世纪"。在这逾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基督教成为维护国家的精神支柱,并与强权结为一体,规范人的一切思维与活动,文化艺术也不例外,只在教堂、修道院及其所属的学校里进行,它们不许触犯宗教的教义,也不得超越宗教规定的范围,否则便是异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有些方面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失去了科学的准则和人的自我肯定,因此也就毫无"灵气"和"人气"。有的只是宗教教规教义的陈述,形象简单呆直的罗列。尤其是早期的基督教极力反对偶像崇拜和异教学说,强调精神的禁欲主义,蔑视现实,此种渗透着极端的观念导致了反映现实物象和创世神话,并用之于人类自身生存空间的大型雕塑不得不消失了, 古希腊罗马建立起来的造型理念乃至技艺皆逐渐退化了。所以我们可以确切地说,中世纪雕塑在反映真实思想,塑造现实物象、并用之于人本方面,背对古希腊罗马传统而退向蛮荒的崇拜时期。
然而正是在此期间,欧洲各地民族语言与文化纷纷形成,随督教的迅速传播和地下秘密教堂的公开,欧洲各地竞相建造教堂,教堂成为当地最高且最为坚固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在其中聚结,接受布道、弥撒、施洗和举行婚礼,实际上间接成为人们集中的公共场所。教堂的内外空间,为雕塑艺术的容纳提供了可能,在其外墙内壁上布满各种雕塑艺术形式,形象化地再现了宗教的教义教规,参与和扩展了宗教的氛围,并以此构成了一个神秘超然的非现实空间。雕塑的功能性在特定的宗教规范下,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和曲折的发挥。
(一) 题材的单一
既然一切事物皆受上帝支配,与上帝相关的内容情节就成了雕塑艺术反映的主要对象,雕塑成了图解"圣经"的手段,圣经故事的充实完备,为此期雕塑的内容提供了丰实的表现基础。反映在雕塑造型上,就是刻画圣经中的诸多人物, 尤其是天使、圣母、圣子、圣徒等,塑造他们的寓言故事、布道场面、礼拜忏悔等等,单一的宗教题材得到充分的展开。
更新时间:2010/7/31 15:41:04
砂岩浮雕首发,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你认为有版权争议,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自本文的地址:http://www.yinyids.cn/news_detail.asp?classid=5&id=152。